班级星光榜|优秀学生风采展(十)
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,总有一些身影用勤奋书写青春,用坚持诠释成长。本学期,各班级经过层层推选,诞生了一批优秀学生代表。他们或许是课堂上专注思考的学霸,或许是乐于助人的班级小助手,或许是用独特方法攻克难题的智慧星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闪亮的名字,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或学习心得。
2418班 鲍袁媛
一、用对方法,让学习更高效
-抓住课堂“黄金45分钟”:课上不只是被动听,要主动跟着老师“跑”——老师讲例题时,先自己在心里算一遍,再对照思路;讲重点概念时,立刻联想生活中的例子(比如物理的“惯性”,可以想坐车刹车时身体前倾),这样理解更深。
-错题本“少而精”:不用抄所有错题,只记“典型题”——比如数学里反复错的“二次函数最值问题”、英语里总混淆的时态搭配,每道题旁写清“当时错在哪”“正确思路是什么”,考前看错题本比刷题更省时间。
二、时间规划:拒绝“假努力”
-给任务“定时间”:做数学作业前先预估时间(比如30分钟完成5道大题),用计时器提醒自己,避免磨磨蹭蹭;如果超时,说明这部分知识点不熟练,记下来专门练。
-拆分“大目标”:比如“这周要背完100个单词”,拆成每天15个,早上背新的,晚上睡前花5分钟复习前一天的,比堆到周末突击效果好太多。
-每周留“复盘时间”:周日晚上花20分钟总结:这周哪些任务完成得好?哪些拖延了?比如发现“晚自习总先玩手机”,下周就把手机放在书包里,用物理隔绝干扰。
三、学科学习小技巧
-理科:多问“为什么”:学物理公式别只记结论,要想“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”“适用范围是什么”;做化学实验题时,把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编成“口诀”(比如“先查装置气密性,再装药品”),不容易忘。
四、心态:稳住节奏最重要
-不跟别人比进度:有的同学刷题快,但可能基础不牢;自己按节奏走,比如别人一天做50道题,你做20道但每道都搞懂,效果更好。
-接受“暂时不会”:高一知识多且杂,遇到难题别慌,比如刚学数学“三角函数”觉得难,告诉自己“这很正常”,每天花10分钟看课本例题,一周后大概率会开窍。
-用“小成就”激励自己:比如今天独立解出了一道物理难题,或者背完了计划的单词,就给自己打个勾,积累这些小肯定,会越来越有动力。
其实高一更像“铺路”,不用追求一开始就跑得最快,只要每天踏踏实实地把知识点踩稳,慢慢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,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大家,一起加油呀!
2418班 赵碧萱
高一下学期和上学期相比,知识点难度悄悄升级,科目间的关联性也更强了。分享几个这阶段特别实用的小经验,帮大家少走弯路:
一、抓住“知识串联”的关键期
高一下的内容常常是上学期的延伸,比如数学的“三角函数”和上学期的“函数性质”密切相关,物理的“曲线运动”会用到上学期的“牛顿运动定律”。
- 每次学新章节前,花5分钟翻看上学期相关内容的笔记,比如学化学“元素周期律”时,先回顾上学期的“原子结构”,新旧知识连起来,理解会更透。
二、应对“难度爬坡”的小技巧
这学期很多科目会进入“抽象化”阶段,比如物理的“电场”、数学的“数列递推”,光靠死记硬背行不通。
- 理科多做“入门题”:遇到复杂概念,先从课本例题和课后题入手,比如学“数列”时,先把课本上5道基础递推题做熟,再慢慢挑战难题,别一上来就被压轴题吓退。
三、调整节奏,避免“中期疲劳”
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,这时候容易出现“想放松”或“赶进度焦虑”的状态,稳住节奏很重要:你早睡早起效率高,那就坚持自己的方式。把每个知识点啃透,到学期末会发现,不知不觉已经比开学时进步一大截啦!